(资料图)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由于卫星无法看到水下发生的冰川变化,大喜马拉雅地区湖泊终止冰川的质量损失被大大低估了,这对该地区未来冰川消失和水资源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于 4 月 3 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由一个国际团队进行,该团队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 (CAS)、格拉茨理工大学(奥地利)、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发现,之前的评估低估了大喜马拉雅地区湖泊终止冰川的总质量损失 6.5%。最严重的 10% 低估发生在喜马拉雅中部,那里的冰川湖增长最快。一个特别有趣的案例是该地区的加隆公司,低估率高达 65%。
这种疏忽主要是由于卫星成像在检测水下变化方面的局限性,这导致我们在了解冰川损失的全部范围方面存在知识差距。从2000年到2020年,该地区冰川湖泊数量增加了47%,面积增加了33%,体积增加了42%。这种扩张导致冰川质量损失估计约为 2.7 Gt,相当于 5.7 亿头大象,是世界上大象总数的 1,000 多倍。以前的研究没有考虑这种损失,因为利用的卫星数据只能测量湖水表面,而不能测量被水取代的水下冰。
“这些发现对于了解区域水资源和冰湖溃决洪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主要作者张国庆说。
通过考虑湖泊终止冰川的质量损失,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这些冰川与陆地终止冰川相比的年度质量平衡,从而进一步突出大喜马拉雅地区加速的冰川质量损失。
该研究还强调需要了解驱动冰川质量损失的机制以及全球湖泊终止冰川质量损失被低估的必要性,估计在 2000 年至 2020 年期间约为 211.5 Gt,或大约 12%。
“这强调了将湖泊终止冰川的水下质量损失纳入未来质量变化估计和冰川演化模型的重要性,无论研究区域如何,”来自格拉茨科技大学的共同通讯作者 Tobias Bolch 说。
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合著者大卫·朗斯指出,从长远来看,由于质量损失显着的冰川可能会消失,因此湖泊终止冰川的质量损失可能会继续成为整个 21 世纪总质量损失的主要贡献者与现有预测相比,速度更快。
“通过更准确地计算冰川质量损失,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预测敏感山区未来的水资源可用性,”共同作者 YAO Tandong 说,他也是跨学科国际科学项目第三极环境 (TPE) 的联合研究该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水、冰、气候和人类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