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8 日,2023 微信公开课正式开讲,本次开课,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搜一搜、企业微信等重要应用组件的负责人悉数亮相,现场总结了微信去年的成绩,同时发布了各个板块未来一系列新计划、新能力,其中包括对助力创作者、经营者提效增收的一系列计划,以及链接行业,助力数实融合发展的各类新工具,新应用。
(相关资料图)
目前,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跃用户数 13.132 亿,总使用时长于 2022 年持续增长。立足于去年的成绩,微信打算把 " 国民应用 " 的价值更大地激发出来。
视频号走向商业化
视频号上线三周年,视频号负责人张孝超重申了视频号作为微信生态内 " 基础内容组件 " 的定位。在此定位下,视频号已经和通信、社交、公众号、小程序、支付,包括企业微信逐渐融合。
据介绍,视频号可以作为实时新闻出现在公众号首页,作为奶茶的产品介绍出现在点单小程序里,作为品牌广告出现在支付完成的界面上,也可以作为视频创作者的代表作品出现在搜一搜的结果里。
视频号负责人表示,虽然 2022 年累计有收入的创作者比 2021 年增长了 2.64 倍,而创作者收益的方法,已经存在直播打赏、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还有互选广告等,但视频号仍希望提供更多能力。
视频号负责人表示," 这是用产品化的手段来让重运营的工作变得标准化,用产品的能力让更多的作者有收入 "。至于付费订阅功能,它将支持创作者设立付费内容专区,用户通过缴纳月费成为会员。据介绍,这一功能将可能作为统一能力,覆盖到视频号和公众号所有的作者。
此外,视频号作为微信域内唯一公开的 C 端名片,2023 年创作者主页的展示方式也将迎来重大升级。在新的展示方式下,除了挂载固有的视频、直播、橱窗等模块,视频号主页正在尝试支持挂载长音频甚至图文等内容形态。
刷掌支付来了
随着疫情过去,微信支付的海外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微信的跨境支付业务已覆盖全世界 69 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合作机构总计超过 1000 家,已连接超过 400 万境外商户。
在消费端,微信支付推出的支付分正在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包括电动车充电桩以及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都在陆续上线,截至目前,支付分目前已可以应用在超 4000 个场景,有 63% 的微信支付用户都开通了支付分。
微信支付负责人张颖还介绍了微信支付开始尝试推出的 " 微信刷掌 " 服务。用户将会员卡、校园卡、交通卡、门票电子码等与手掌绑定,即可刷掌验证会员身份、便捷消费、过闸通行,目前正在逐步邀请商家联合打造刷掌应用场景。在分享中张颖说道:" 我以前会觉得刷掌是一个非常有科技感、非常酷的东西,后来我觉得管它什么科技感,只要它足够方便就可以了。"
一直以来,小程序始终扮演着连接器的角色。据微信开放平台负责人曾鸣介绍,过去一年,小程序月均使用天数增长了 24%,使用时长同比增长 2 倍。2022 年小程序的交易生态更加活跃,交易规模达数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40%,单用户年交易金额同比增长 34%。
同时,生态活跃也在推动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小程序正在成为商家经营和投放广告的主要载体,过去一年小程序来自微信广告的打开次数增长了 53%,非游戏小程序流量主数量增长了 23%。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小程序开发者数量同比增长 23%,使用云开发的帐户数超过了 300 万。
曾鸣表示,在此基础上,小程序在过去一年中持续迭代组件,与开发者共同探索新的场景与交互连接。目前,由小程序提供的 VOIP 能力,正在帮助学生和家长之间实现便捷、流畅的视频通话体验。
而在急救场景,小程序开放了短信拉起小程序能力,并联合各地的急救中心落地使用。以重庆 120 急救中心为例,120 电话拨通后,系统会给抢救者下发短信,打开小程序对患者进行定位,接收来自急救医生的专业视频指导。
此外,曾鸣还表示,通过强化小程序控制硬件的能力,控制硬件能力支持轻量配网,支持多种协议的设备配网和控制,在小程序中即可便捷地管理和操控智能硬件设备;而小程序的硬件框架能力也在持续优化,支持车机运行小程序、同一 ID 多端运行,满足用户长尾需求。
新功能 " 问一问 ",有知乎那味儿了
作为微信生态各内容板块的 " 连接器 ",搜一搜也迭代出更多精细化的能力,包括搜索场景直达、视频号、公众号评论词高亮、直播间边看边搜等。
微信搜一搜业务负责人许静芳在分享中还提及问一问能力的优化升级。随着微信生态的日渐丰富,用户除了在微信里定向搜账号、搜内容、搜服务之外,也会以提问等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搜索答案和建议,问一问是为了满足这一用户需求而不断优化的内容聚合形式。
据了解,首期,微信将邀请部分教育、旅游、美食和科普行业的视频号认证作者参与体验,成为问一问的创作者。目前暂不支持个人用户主动进行提问,仅支持以回答的身份进行参与。
总结
在这一次的微信公开课,更像是微信新的一年里拟好的补课大纲。视频号的升级绝对是重点,意味着视频号开始直面商业化压力和创作者粘性,因此推出了更多的创作者分成计划。而微信支付和小程序,则提供了更多科技向善的可能性。最后的 " 问一问 ",看上去是向知乎靠拢,实际上是为了弥补内容源不足而想出来的 " 取巧 " 之法。可见即便强如微信,依旧要不断提升洞察力,持续迭代新的服务场景和能力,才能持续 " 在场 "。